拘尸那罗

引自《印度-圣境旅人书》

 

  在所有的圣地中,最令佛弟子感伤的地方,就是拘尸那罗(Kushinagar)!

  二千五百多年前,就在这儿的寂静树林间,至善的人间心灵导师— 佛陀,在此大般涅槃了!(Mahaparinirvana,意为 」伟大的逝世」)

 在亲近得力的诸大弟子—舍利弗、目犍连等相继过逝后, 佛陀晚年在人间说法的脚步,似乎就寂寞了许多。自称「譬如旧车,方便修理,尚勉强可行」的 佛陀;以八十岁高龄且重病稍愈的身体,远从280公里以外的吠舍离往西北方向出发,脚步蹒跚却常行而不歇,祂们一路长途跋涉、走走停停,来到了拘尸那罗的梭罗树林间,这一次 世尊终于倒下了!

  在微风轻拂、树叶沙沙、寂凉的夜色中, 世尊安详、平静地永远沉睡了!

  从此以后,广懋的恒河平原上,就再也看不到 世尊慈谒的身影与正直的足迹,但祂所说的教法与中道之路,却永远引领著无数的弟子们朝向苦灭的彼岸…。

卧佛殿(Mahaparinirvana Temple):

引自《印度-圣境旅人书》

 

   又称为大涅槃堂或大涅槃寺,是一座白灰粉刷、四周开了小窗户的圆筒状建筑。

在阶梯下脱下了鞋子,还未进入佛殿内,甜腻的鲜花、香烛气味混合著比丘吟哦的诵经声,已将参访的人们带入浓浓的庄严氛围中。

    踏入幽暗的大殿,就会看见一尊六尺长的 佛陀像安详平稳地躺卧在眼前,这座以黑岩雕刻而成的精致卧佛像,全身都被虔诚的信众们贴满了金箔,而藏传佛教的信众们又为祂紧密地裹上
金黄色的绸布,只露出慈谒的面容与尊贵的双脚,因此常让不知情的人们以为这是金属打造的佛像。

    这巨大的雕像与床座是以一块完整的巨岩一体成型雕造而成,据说,十二世纪时,为了躲避回教徒的破坏,人们将它掩埋入地底,到十九世纪中叶,考古学家发现并将之挖掘出来时,已有
多处毁损破裂,经工作人员将散布在四周的碎片重新拼合起来才勉强修复完成。

   床榻基座上雕有阿难(Ananda)、须跋陀罗(Subhaddara)、未罗酋长瓦吉拉婆尼(Vajrapani)、以及另外五位不知名的信众,人人均是双掌合十,神情哀伤。此外,床座上也刻了当初
的捐献者与雕刻匠的姓名:「这是摩诃寺(Maha Vihara)哈利巴拉.斯伐弥(Halibala Svami)的宗教献礼。此佛像为秣葂罗(Mathura)的地那(Dina)所造…」从雕像的型式和刻文记载看
来,这应是西元五世纪时的作品。

如果驻寺的比丘不是很忙的话,就会带著你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座佛像:

      看!如果从头顶往脚部看, 佛陀的表情是微微地笑著…

        如果站在中间看,就会发现 佛陀的表情转为安详的沉思…

        若是从脚部往头部看, 佛陀的面容又变为庄严肃穆…

    当然,这只是光影变化与视觉角度差异的正常情形而已,但人们却可以藉此想像 佛陀在世说法示教时的多种面貌,也算是一种心理安慰吧!

   据说,这就是当初大迦叶尊者引燃葬礼柴堆、火化佛陀遗体的地方。

    这座高约10公尺、直径40公尺的「兰巴尔塔」,其建立年代被认为不会早于西元三世纪,塔下发现有孔雀王朝时期的小僧院与祠堂残迹,可见这是后世在更早期的佛塔上,再加盖重建的纪
念建筑。
(鹿野苑 提供)

八分舍利  

  当世尊入灭的消息向火一般迅速传遍了东北印时,许多部族国王们都远从各地赶来吊唁礼敬 佛陀,包括摩揭陀国的阿阇世王、吠舍离的离车族和迦毗罗卫的释迦族在内,共八个部族聚集在
此参加了佛陀的火化仪式,然后,每一国都希望能得到这位在宗教上有强大影响力的伟大导师的遗骨舍利,以便回国建塔供养。

   当时阿阇世王和离车等族认为:「 世尊是刹帝利,我们亦是刹帝利,我们应获得舍利一份。我们将为之起塔并兴供养。」

    而释迦族人则认为:「 世尊是我族中之荣誉。我们应获得舍利一份。我们将为之起塔并兴供养。」

    但是拘尸那罗的末罗族人却向集会的诸国说:「 世尊是在我们的村地入涅槃。我们将不以佛之舍利让给他人。」

    为了能分得 佛陀的舍利,各国在这里发生了激烈的辩论与争执,甚至引起部族间的军事对峙,形成几乎要以兵戎相向的紧张局面。幸好在场一位摩揭陀国的婆罗门以调停人的身份挺身而
出,他提醒大家:「容忍为我佛之教训。因分 世尊之舍利,而起战斗、残害,殊为不应。我等应融洽和好,将其分为八份,让佛塔远遍诸国,人类将依赖此世界之光。」

   这一席中肯的话语立刻软化了现场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而原本态度强硬的拘尸那罗末罗族人,也不再坚持独占 世尊的遗骨,同意由这位婆罗门将 佛陀火化后的舍利平均分为八份,交由
诸国各自带回一份,返国建塔供人民礼敬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