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毗尼园

            引自《印度圣境旅人书》

        西元前六世纪左右,这个在天气晴朗时可以远眺喜玛拉雅山覆雪白头的美丽花园─蓝毗尼(Lumbini),参与了一个生命降临的盛事。  

        在这园中诞生的婴孩,后来成了世人心灵光明的导师,人们称呼他为”觉悟的人”— 佛陀(BUDDHA)!而这个迎接释尊来到人间的宁静林园,也因此成为世人关注顶礼的神圣吉祥之地,直到今日,它仍是佛弟子们感念佛恩、饮水思源时必定要朝礼的重要地点。  

        现在的蓝毗尼园位于尼泊尔与印度边境上,一个名叫”蒂莱”(Terai)的小村落附近,原本因乏人照顾而杂草丛生,一片荒芜,近年来由于佛教朝圣者不断涌入,才引起尼泊尔政府的注意,而著手将其规划为遗迹公园加以管理。   

阿育王石柱
                                引自《印度圣境旅人书》

          这根石柱最珍贵的地方在于其柱身上,有古老的波罗密文字Brahmi)铭刻著阿育王的亲笔敕文:「天祐慈祥王登基廿年,亲自来地朝拜,因为这里是 释迦牟尼佛诞生之地。一块石上刻著一个形像,并建立一根石柱,表示佛陀在此地降生。蓝毗尼村成为宗教的免税地,只须付收成的八分之一作为税赋。」                                                

                                             

                                         引自《印度圣境旅人书》

大理石的释迦诞生像是庙内的主要焦点,也是当地村民的信仰中心之一。雕像正下方,「初生佛陀」脚下的莲花朵朵,描绘著「行走七步、步步生莲」的传说。                                     

     

                                            (鹿野苑 提供)

        绿茵大地上躺卧著大片的僧院遗迹,在荒凉的尼、印边境上,它的传法生命只维持了数个世纪就结束了。

        在菩提树和水池旁、摩耶夫人庙正前方,一个略呈长方形的广场草地上,罗列了整片红砖建造的僧院遗迹,应该是在西元前三世纪到西元七世纪间陆续建造的。法显在西元五世纪到访此地时,这里仍有僧伽团体在此净住修行,但环境十分艰困荒凉,仅靠井水和浴池中的水勉强维持生活,但到西元七世纪玄奘来访时,不知是何原故,蓝毗尼就只剩残破的僧院而不见修行的僧侣了。   

右胁出生的传说

         右胁出生的传说: 「当时为了繁衍人类,祂从自己的口、臂、腿、足,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在印度古老的文献—「吠陀赞歌」的「原人歌」中,最早谈到了人类的起源,歌中述说印度的四个种姓阶级里;婆罗门(Brahmana,司祭者)生于原人的嘴、刹帝利(Ksatriya,王族)生于原人的双臂、吠舍(Vaisya,庶民)生于原人的双腿,而首陀罗(Sudra,奴隶)则是从原人的双足出生。  

        这个年岁古老的吠陀思想,早在佛陀出生以前就巳深深地影响著印度的人民,因此,传说中属于刹帝利种姓的释迦牟尼佛,照吠陀的说法应是从「原人」的双臂出生。或许,正是这深植人心的「王族胁生」之思想背景,造就了那个「佛陀从母亲右胁出生」的神话传奇吧!   

佛陀的出生年代:

       佛陀出生的正确年代到目前还是一个谜,没有任何文献曾明确记载,故人们只能依据佛陀以八十岁高龄去世时的年代来推算,不幸的是,佛陀入灭的年代同样无法确定,在这种情形之下, 佛陀的出生年份自然就众说纷纭了。  

       根据南传经典的记载推算,佛陀是在西元前544年过世入灭,那么,往前推80年,则 佛陀应是出生于西元前623年。不过,依照北传佛教的说法, 佛陀是入灭于西元前486年,所以应该是在西元前565年出生。

        除了出生年份之外,佛陀的生日也是另一个争议课题。依照北传佛教汉译大藏经中的主要说法,大约是在农历的四月八日,也就是台湾所熟悉的「佛诞日(节)」,又因为在神话中, 佛陀出生时有龙王注水为其沐浴,所以也称为「浴佛节」。  

       然而,南传佛教国家却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佛陀的出生、成道及入灭都是同一天,也就是印度历法中,吠舍佉月(Vaisakha)下半月的月圆之日,所谓的吠舍佉月(Vaisakha)是印度历法中的第二个月,差不多等于西历的四、五月间,因此南传佛教国家是以国历五月十五日作为佛诞日,并且在这一天举行盛大的庆祝祭典活动。